军旗展 战鼓擂 西安终端管制室举行暑运誓师大会
作者:金熙泽 来源:黄思婷 浏览: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5-04-05 16:28:59 评论数:
近几日,南京水务集团的供水量也有所增加,7月18日、19日均为160万立方米。
修订充电设施标准体系,制定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系列标准,制定分散式充电设施安装、检测、消防、运行维护标准。继续向有关国际标准组织推荐中国专家,全面参与有关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
7.太阳能发电及其他新能源发电在光伏发电方面。指导电力企业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相配套的三大标准体系,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标准化工作经费保障机制还没有健全。遴选中电联会员单位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参与标委会活动,建立电力行业标准化青年人才库。标准化成果显著,全行业标准化意识得到普遍提高和认同。
制定电力设备状态诊断技术标准。指导支持:指导电力企业三大标准体系建立,为企业全面实施标准化管理创造条件;继续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及确认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对新颁标准进行宣贯,为标准的实施打好基础;继续开展对企业标准化岗位人员的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企业标准化意识与对标准的认知。自2008年开始,变压器年产量连续7年超过10亿千伏安,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为57.8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已先后应用于河南沁北600兆瓦超临界火电工程、浙江玉环10000兆瓦超超临界火电工程、宁夏灵武1000兆瓦超超临界空冷火电工程、四川白马超超临界循环硫化床工程、三峡水电工程、溪洛渡水电工程、向家坝水电工程、岭澳二期核电工程、三门核电工程、官厅兰州东75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云南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一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有力地确保了国家西电东送能源战略的顺利实施。实施核电装备自主创新和产业化专项,建立完善的核电装备自主化产业体系,核电装备安全性和先进性满足国际标准最高要求自2008年开始,变压器年产量连续7年超过10亿千伏安,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为57.8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重点发展:重型燃气轮机压气机、高温部件及控制装置;大型核电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冷却剂主泵、控制棒驱动机构、堆内构件,大型核电汽轮机焊接(整锻)转子,2000mm等级末级长叶片,大型半速汽轮发电机转子。
实施智能电网成套装备创新专项,实现大容量储能装置自主化,大容量储能技术及兆瓦级储能装置满足电网调峰需要,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瓶颈。风电、光伏发电、小水电、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应用形成较大规模,满足我国能源结构调整需要。
全面掌握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成套装备设计和制造技术,提升输变电成套装备技术水平,新型高温超导输变电设备实现工程应用。加快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开拓步伐,加快水电成套装备走出去。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钍基熔盐堆核岛关键主设备;1000MW等级空冷机组先进、高效、低成本空冷系统;超超临界煤电机组用三类阀门;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发电电动机,可变速水泵水轮机转轮,调速系统,交流励磁及控制保护系统,太阳能大型高效吸热、储换热主设备及控制系统;太阳能大型高效吸热、储换热主设备及控制系统;生物质能和垃圾发电气化装置;大容量发电机保护断路器;智能输变电设备用智能组件;高电压大电流真空灭弧室;高压直流输电用套管;金属薄膜直流电容器;柔性直流输电用高压高功率IGBT模块;变压器出现装置;绝缘材料与电工合金。2014年,电力装备制造业实现的工业总产值超过5万亿,主营业务收入5.33万亿元,实现利润3112亿元,进出口总额1649亿美元。
(二)电力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发电成套装备、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装备、智能电网用成套装备等为代表的电力装备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技术装备及产品包括:发电设备:1000兆瓦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700兆瓦及以上水电机组、1000兆瓦级核电机组等;300兆瓦 F级重型燃气轮机。通过对外工程总承包,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机组批量出口能力。带动火电成套装备走出去,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实施核电装备自主创新和产业化专项,建立完善的核电装备自主化产业体系,核电装备安全性和先进性满足国际标准最高要求。
重点发展:1000兆瓦等级超大容量水电机组、700米及以上超高水头冲击式水轮机组、40兆瓦及700米水头及以上抽水蓄能机组、15兆瓦及以上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高效太阳能发电设备、5兆瓦及以上风力发电设备、兆瓦级先进大容量储能装置等。未来十年,预测重点方向1、火电装备。
重点发展:1000兆瓦超超临界超净排放煤电机组(含二次再热)、600兆瓦及以上超(超)临界燃用新疆准东煤锅炉、600兆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水分褐煤取水煤电机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机、400兆瓦级G/H级重型燃机、大型火电机组控制系统等。5、关键零部件、材料及配套体系。
前十年电力装备主要成就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着力突破阻碍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的瓶颈问题,开展电力装备用关键零部件、材料自主研发并实现工程应用,加快电力装备试验验证平台建设,切实增强电力装备制造业持续创新能力。掌握煤电机组环保升级改造技术,提高机组能源转换效率,实现煤电机组超净排放。我国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力装备制造大国。已先后应用于河南沁北600兆瓦超临界火电工程、浙江玉环10000兆瓦超超临界火电工程、宁夏灵武1000兆瓦超超临界空冷火电工程、四川白马超超临界循环硫化床工程、三峡水电工程、溪洛渡水电工程、向家坝水电工程、岭澳二期核电工程、三门核电工程、官厅兰州东75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云南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一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有力地确保了国家西电东送能源战略的顺利实施。输变电设备: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成套设备、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成套设备、智能电网用输变电成套设备。
(一)电力装备产量稳居世界首位自2006年开始,我国发电设备年产量连续9年超过1亿千瓦,占全球发电设备产量的50%以上;截止2014年底,我国发电设备装机容量为13.6亿千瓦,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重点发展: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成套装备、800千伏及以上特高压直流输电成套装备、200千伏及以上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及成套装置、智能电网用输变电设备和用户端设备、绿色环保型高效输变电设备、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高温超导材料及高温超导输变电设备等。
关键核心零部件: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和大型核电机组用安全阀、大型发电机组用保护断路器、5英寸7200伏/3000安、6英寸8500伏/4000~4750安电控晶闸管、5英寸7500伏/3125安光控晶闸管、80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直流输电换流阀。全面掌握700兆瓦及以上大型水电机组设计和制造技术。
重点发展:CAP1400核电成套装备,华龙一号核电成套装备,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钍基熔盐堆核电机组。实施变压器等电力装备能效提升计划,进一步提升电力装备能源转换效率。
(三)电力装备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能力显著增强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成功研制出一批适合我国国情、国际领先的电力装备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658小时,增加146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964小时,减少194小时。1-6月,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5699万千瓦,其中,水电437万千瓦,火电2711万千瓦。1-6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1797小时,同比减少138小时。
剔除2月份闰月因素,日均同比增长2.1%。7月1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4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7%;第二产业用电量19759亿千瓦时,增长0.5%;第三产业用电量3709亿千瓦时,增长9.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3816亿千瓦时,增长7.7%。1-6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77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
6月份,用电量49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658小时,增加146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964小时,减少194小时。
1-6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77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4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7%;第二产业用电量19759亿千瓦时,增长0.5%;第三产业用电量3709亿千瓦时,增长9.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3816亿千瓦时,增长7.7%。1-6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1797小时,同比减少138小时。6月份,用电量49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
剔除2月份闰月因素,日均同比增长2.1%。1-6月,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5699万千瓦,其中,水电437万千瓦,火电2711万千瓦。
7月1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三产用电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同比增长14.2%,商业、住宿和餐饮业用电同比增长7.3%,金融、房地产、商务及居民服务业用电同比增长9.6%。
其中,冶金、有色行业用电同比分别下降9.4%和4.3%,增速同比分别回落2.9和9.6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水电、核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5.3%和25.6%,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2.9%,折合节约标准煤约324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0.85亿吨。